從不快樂到體會何謂真正的喜樂;從感覺人生毫無意義到發現熱情。一個用心理學「自療」的心理師,親身分享如何活出自在的新人生!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都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的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面向,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
本書生動刻劃列寧的人格特質,包括其暴烈的性格與絕不妥協的信念,也描繪出一戰中各國的處心積慮與局勢的詭譎多變。
資訊發達的今日,政治人物訴求的不是富有邏輯的政見,而是個人魅力;新聞訴求的不是專業與真相,而是悲情與娛樂。自從電報、新聞、電視、網路等傳播媒介出現,數千年習以為常的知識承載方式在百年間被打破。
本書跨出科幻電影裡對機器人的期望與想像,帶著讀者直擊AI機器人的真實研發及應用現場。當機器人越來越來強大之後,是不是會全面取代人類的工作?該如何找到新的立足點來確保人類的價值及意義?面對這樣的衝擊,人類該有什麼樣的調適與準備?
以21部熱門電影為題,從中探究機器人角色與真實科技的距離,一本專為科技宅打造的機器人科學專書。
這本書的20個真實案例,融合了最常見的寵物問題、過程中的困難和解決方法,也分享飼主和寵物之間的互動情誼。
描寫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好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生活片段。作者以意識流手法表現各個人物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刻劃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探討人生的意義。
收錄十三個精采的短篇,篇篇字句精煉,重看多少遍都挑不出瑕疵,依然令人興味盎然、沉醉其中,時報以經典復刻面貌重現,並加收新版後記,一窺女作家多年來的創作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