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馬偕新觀」,主要是要從馬偕的宣教師身分來認識他,畢竟他是一位宣揚耶穌基督福音的宣教師徒,並無必要承擔過多宣教使命之外的諸多名號與重擔!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本書透過郭和烈牧師記錄了不同的馬偕,文筆鋒利、就事論事,對於馬偕的性格有深入的觀察及剖析,必顛覆您長久以來對馬偕博士的既定印象!
工人女兒對於父親最深情的疼惜。深刻動人、具有台灣味的黑手師傅民族誌。看見技術工人的驕傲、自豪與矛盾
數百年來,從南島語族的海上交流,到外來移民的農產引進與改良,使島上擁有原住民族的在地特產、荷蘭時代的歐洲食材,清代的漳泉潮汕菜色,日本和食西餐到戰後的眷村菜,台灣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美食王國。
毫不偏頗地詳細分析了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等世界主要宗教的差異,更赤裸裸地揭露了公平良善、權力慾望等人性面的光明與黑暗,以及破解宗教紛爭背後的關鍵。
以明快活潑的筆調,用簡潔深入的十大章節,寫下流行產業的酸甜苦辣與經營脈絡,提供有志踏入時尚產業的讀者,全面性的實務觀念與客觀超脫的眼光,掃除人們的誤解與迷思,而所有對時尚有興趣的讀者,都能藉由本書一窺時尚在現今人類城市活動中的多重、迷人角色。
余先生很早就關注華人社會的人文研究發展,1984年與已故的吳大猷先生討論人文與科學的發展時,已預見台灣社會中科學當令、功利取向的長程發展隱憂。兩位先生皆認為當時社會的進步集中在外在環境,個人的內向開發卻被遺忘了,於是產生很多道德、心理方面的問題。
本書收入余英時先生在1980年代之後研究的菁華,論述知識人在中國的歷史淵源、意義等面向,及其流變對價值意識的影響。
本書是根據於1983年9月3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公開演講的紀錄改寫而成的,是當時《中國時報》主辦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演講系列的一個總結。就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余英時先生從澄清價值系統著手,將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予以精微的闡發和透澈的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