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生動刻劃列寧的人格特質,包括其暴烈的性格與絕不妥協的信念,也描繪出一戰中各國的處心積慮與局勢的詭譎多變。
資訊發達的今日,政治人物訴求的不是富有邏輯的政見,而是個人魅力;新聞訴求的不是專業與真相,而是悲情與娛樂。自從電報、新聞、電視、網路等傳播媒介出現,數千年習以為常的知識承載方式在百年間被打破。
本書跨出科幻電影裡對機器人的期望與想像,帶著讀者直擊AI機器人的真實研發及應用現場。當機器人越來越來強大之後,是不是會全面取代人類的工作?該如何找到新的立足點來確保人類的價值及意義?面對這樣的衝擊,人類該有什麼樣的調適與準備?
以21部熱門電影為題,從中探究機器人角色與真實科技的距離,一本專為科技宅打造的機器人科學專書。
這本書的20個真實案例,融合了最常見的寵物問題、過程中的困難和解決方法,也分享飼主和寵物之間的互動情誼。
描寫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好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生活片段。作者以意識流手法表現各個人物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刻劃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探討人生的意義。
收錄十三個精采的短篇,篇篇字句精煉,重看多少遍都挑不出瑕疵,依然令人興味盎然、沉醉其中,時報以經典復刻面貌重現,並加收新版後記,一窺女作家多年來的創作心路歷程。
在〈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等經典作品中,茨威格以刻畫入微的心理描寫,將女性對愛情的癡狂與迷戀細膩生動地展現出來,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跟著同喜同悲,洗滌靈魂。
本書作者洪震宇認為,想要創造良好的溝通,關鍵就在「提問力」。因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都很習慣直接接受問題、找答案與解決方案,卻不知道如何主動提問,甚至沒想過問題的其他可能。如果能建立一套提問的思維模式,那麼,不管是在職場、教學現場,或是地方創生等非營利組織,我們就都能運用這套模式,來挖掘核心問題,找到真正重要的解方。
本書作者余宛如歷時八年,足跡跨越五大洲,她親自走進生產者、餐廳業者、公平貿易等現場,並訪問各地小農、廚師、食物設計師,余宛如將自己所見所聞記錄成冊,希望藉由各地所展開的食物運動,讓臺灣也能感受到如何發揮一己之力,改變不正常的飲食消費文化。